日博365娱乐场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首 页
人大概览 代表大会会议 常委会会议 主任会议 重要发布 立法工作 监督广角 选举任免 代表工作 自身建设 市县人大
代表履职服务平台 网上代表联络站 电子邮箱 专题集锦 人大视听 意见征集 备案文件公开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意见征集 > 立法草案
《浙江省城市景观风貌条例(草案)》公开征集意见
发布时间:2017-09-30 17:12:00

  《浙江省城市景观风貌条例(草案)》已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审议。现将条例草案在浙江人大门户网站和地方立法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社会公众可以直接登录浙江人大门户网站(http://www.axyqch.com)和地方立法网(http://www.locallaw.gov.cn)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送至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规处(地址:杭州市西湖区仁谐路1号;邮编:310025;传真:0571-87057965;E-mail:gj@zjrd.gov.cn)。意见征集截止日期:2017年10月25日。

 

关于《浙江省城市景观风貌条例(草案)》的说明 

浙江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谈月明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托,现就《浙江省城市景观风貌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作如下说明: 

  一、立法的必要性 

  我省城镇化率已达67%,部分地区已接近80%的发达国家水平,城市化进程已从城镇规模的扩张过渡到人居环境的提升,城市快速扩张形成的“千城一面”等城市风貌问题,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居住品质的需求。中央、省委深刻把握当前城市发展规律,对城市景观风貌塑造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城市空间规划和设计,加快城市整体提升,按照把省域建成大景区、大花园的理念和目标,高标准建设美丽城市。对照工作要求,城市景观风貌管理的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仅有建设部今年颁布实施的《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主要依托的城市总体规划则过于宏观,缺乏对街区局面景观的设计,单个项目景观设计则过于微观,造成城市景观风貌碎片化、建筑单体与区域整体容貌不相协调的局面。一直以来,各级规划建设部门对加强城市景观风貌管控、出台地方性法规填补制度空白的呼声十分强烈,不少省人大代表也提出议案,建议我省尽快对城市景观风貌改造、公共环境打造等率先进行立法规范。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积极回应社会各界关切,开展城市景观风貌立法,弥补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短板,引领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方向,已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近年来,我省各地在新城建设以及特色街区、景区打造等工作中,特别是去年杭州迎接G20峰会、全面改造提升城市形象工作中,积累了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建设的丰富经验。同时,台州市“百分之一公共文化计划”,在建设城市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方面先行先试,已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环资委认为,开展全省城市景观风貌管理立法,时机已经成熟。 

  二、起草过程 

  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将浙江省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立法列入今年提请审议的预备项目,由环资委牵头起草。委员会按照立法法和地方立法条例的要求,充分发挥人大对立法工作的主导作用,深入落实民主科学立法,年初牵头成立由环资委、法工委、法制办、建设厅、人大代表、专家学者等组成的起草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在省有关部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省人大常委会袁荣祥副主任带领起草小组先后赴省内各地和深圳、上海、四川、吉林等外省(市)进行深入细致地调研,并认真听取市、县基层一线同志的意见,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论证,精心开展条例草案的起草工作。目前条例草案基本形成,环资委认为条件已基本成熟,现提请本次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条例草案分为总则、景观风貌规划、景观风貌管理、公共环境艺术促进、法律责任、附则等六章三十七条。 

  (一)关于条例名称。在年初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中,条例名称暂定为浙江省公共环境艺术条例。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环资委认为,要坚持问题导向,在通过发展公共环境艺术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管控和建筑容貌更新改造,对于推动我省城市转型发展和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显得更为迫切。为此,条例草案拓展立法规范范围,对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遗存、建筑形态与容貌、公共开放空间、街道界面、园林绿化、公共艺术品等城市空间形态一并进行规范,并将条例草案名称更改为“浙江省城市景观风貌条例”(第三条)。 

  (二)关于景观风貌规划。条例草案在国内率先创建了完备的景观风貌专项规划审批监管体系。确定了景观风貌专项规划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文脉、立足长远的原则,体现地域特色、时代特征、人文精神和艺术品位的总体要求,明确城市天际线、城市色彩、建筑风格、街道界面等要素作为规划重点内容,城市核心区、历史文化街区、新城新区等作为重点管控区域(第六条至第八条)。建立了规划编制审查中部门编制、专家论证、公众参与、政府审批、人大审议的互促共进机制(第九条至第十一条)。同时,第十二条规定“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落实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的控制和引导要求”,明晰了各类规划的关系和衔接,为城市景观风貌管控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关于景观风貌管控。为推动景观风貌专项规划落地,条例草案第十三条建立了城市景观风貌管理导则制度,明确城市景观风貌要素的通用管理要求。在第十四、十五条对建设工程选址、设计方案审查、竣工规划核实等环节,落实城市景观风貌控制和引导要求作出了规定。根据“最多跑一次”和“放管服”改革的精神,列举了设置候车亭、建筑外立面装修装饰等不需要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行政许可的负面清单。 

  (四)关于城市更新维护。针对以往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历史文化遗存破坏、城市公共空间挤占等问题,条例草案第十六条规定,旧城更新应当符合城市景观风貌塑造的要求,“不得破坏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格局、整体风貌和历史文脉,不得擅自迁移、拆除和改建历史建筑”。在原建设用地范围内重建、改建、扩建应申请规划行政许可,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景观风貌控制和引导要求,重新核定规划条件,涉及提高原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和改变原用地使用性质的,应报市、县人民政府同意。针对城市广告灯箱、建筑外墙、各类管线等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规定城市景观照明工程设施应当符合城市景观风貌管理要求,建筑外立面和屋顶应定期进行清理维护或改造整饬,影响景观风貌的各类户外管线杆线应及时清理改造,从而弥补了现有规划相关管理制度的不足,也为当前的“三改一拆”、旧城改造、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第十七条至第十九条)。 

  (五)关于公共环境艺术品配建。城市雕塑、壁画、绿化造景和艺术化的景观灯光、水景、城市家具、标识标牌等公共环境艺术品,是增强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水平、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为保障公共环境艺术品配建资金,借鉴国外的通行做法并总结台州市的先行实践,条例草案第二十一条规定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重要建设项目,即建筑面积大于一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城市重要交通场站、用地面积大于一万平方米的广场和公园,公共环境艺术品配建投资应不低于项目建设工程投资概算的百分之一,投资概算超过20亿元的,其超出部分应不低于千分之五。并在项目可研报告审核和项目审计环节对配建投资进行审查,确保公共环境艺术品配建落地,着力打造城市公共文化,提升城市软实力(第二十六条)。考虑到公共环境艺术品特有的文化艺术属性,条例草案作出针对性规定,公共环境艺术品经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认定,可以采取邀请招标、直接购买等方式建设(第二十四条)。同时,建立后评估和退出机制,对经评估认定艺术水准低下、影响城市景观风貌品质的公共环境艺术品可以责令拆除,保证公共环境艺术品的艺术水准(第二十七条)。 

  (六)关于各方职责和法律责任。条例草案第四条建立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城乡规划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城市景观风貌管理体制,并在第三十一条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对从事城市景观风貌建设维护的单位和公共环境艺术品配建的单位等行政相对人不执行本条例有关规定的违法行为,制定了相应的罚则(第三十二条至三十六条)。 

  以上说明和《浙江省城市景观风貌条例(草案)》,请予审议。 

 

浙江省城市景观风貌条例(草案)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景观风貌管理,营造美丽宜居环境,改善空间品质,彰显地域特色,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或者中心城区,下同)景观风貌的管理。

其他镇的景观风貌管理,可以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城市景观风貌,是指由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遗存、建筑形态与容貌、公共开放空间、街道界面、园林绿化、公共艺术品等要素相互协调、有机融合构成的城市形象。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景观风貌管理工作的领导,将所需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城市景观风貌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文化、发展改革、国土资源、财政、审计、水利、林业、交通运输、体育、综合执法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市景观风貌管理工作。

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城市景观风貌专家委员会,承担城市景观风貌规划论证、方案咨询等工作。

第五条  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城市景观风貌管理的公众参与制度。城市景观风貌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应当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第二章  景观风貌规划

第六条  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段,加强对城市景观风貌的整体规划和控制引导,组织制定和实施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

编制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应当遵循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文脉、立足长远的原则,体现地域特色、时代特征、人文精神和艺术品位。

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制定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相关技术规范。

第七条  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应当保护自然山水格局和历史文化遗存,明确城市整体景观风貌格局,确定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划定城市景观风貌重点管控区域,提出景观风貌要素的管控和引导要求。

编制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应当将城市天际线、城市色彩、建筑风格、街道界面、滨水空间、公园绿地、景观照明、慢行系统、城市雕塑、公共标识、户外广告等若干要素作为重点内容。

第八条  下列区域应当列入城市景观风貌重点管控区域:

(一)城市核心区;

(二)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体现历史风貌的地区;

(三)新城新区;

(四)主要的街道、城市广场和公园绿地;

(五)滨水地区和山前地区;

(六)对城市景观风貌具有重要影响的其他区域。

城市景观风貌重点管控区域应当深化规划设计,明确建筑整体风格,提出建筑高度、体量、色彩等控制要求。

第九条  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必要时可以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编制。

第十条  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应当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审批。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批准后,需要进行修改的,修改方案报原审批机关审批。

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批准前,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城市景观风貌专家委员会论证,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研究处理情况应当及时报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一条  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广泛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报批前应依法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0日。

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应当自批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通过政府门户网站以及当地主要新闻媒体予以公布。

第十二条  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落实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的控制和引导要求。

重要的城市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山体、水系、视线廊道等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落实坐标界线。

第三章  景观风貌管理

第十三条  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组织制定城市景观风貌管理导则,明确城市景观风貌要素的通用管理要求,加强城市景观风貌整体格局保护,提升城市景观风貌管理水平。

第十四条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核发选址意见书或提出规划条件时,应当落实城市景观风貌控制和引导要求。

第十五条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进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和竣工规划核实时,应当审核列入规划条件的城市景观风貌控制和引导要求的落实情况。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审查大型城市雕塑和景观风貌重点管控区域内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的设计方案时,应当征求城市景观风貌专家委员会和社会公众的意见。

不需要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下列活动,应当符合城市景观风貌管控要求:

(一)设置候车亭、岗亭、公共自行车站点;

(二)除市、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重要街道两侧和重要区块的建筑物以外,不变动房屋建筑主体的建筑外立面装修装饰;

(三)安装空调架、防盗窗、太阳能设备等设施;

(四)在公园绿地或者住宅小区内建造景观小品;

(五)安装景观灯光、充电桩、环网柜、交通管理设施等设施;

(六)道路维修、地下管线局部更新、零星管线以及建设工程用地范围内的管线敷设;

(七)城市、县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  城市、县人民政府实施旧城更新应当符合城市景观风貌塑造的要求。旧城更新项目应当遵守历史文化保护的法律法规,依法保护旧城更新范围内的历史文化遗存,不得破坏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格局、整体风貌和历史文脉,不得擅自迁移、拆除和改建历史建筑。

国有土地使用权人在原建设用地范围内重建、改建、扩建的,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景观风貌控制和引导要求,重新核定规划条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其中,使用国有出让土地的住宅、商业、办公类建设项目,涉及提高原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和改变原用地使用性质的,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同意后,方可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十七条  城市景观照明工程设施的布设位置、灯光亮度、色彩、造型等应当符合城市景观风貌管理要求,与城市景观特征和整体风貌相协调。

第十八条  建筑物、构筑物的所有权人和公房管理单位应当定期对建筑外立面和屋顶进行清理维护,保持建筑容貌整洁美观。

既有建筑容貌不符合城市景观风貌管控要求的,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旧城更新组织改造、整饬。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既有公共建筑,应当率先改造、整饬。

第十九条  城市供电、通信、广播电视等企业,应当加强对各类户外管线、杆线等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影响城市景观风貌的应当及时清理改造。

第四章  公共环境艺术促进

第二十条  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景观风貌管控要求,在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设置公共环境艺术品,包括城市雕塑、壁画、绿化造景等艺术作品和艺术化的景观灯光、水景、城市家具、标识标牌等公共设施。

第二十一条  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重要建设项目,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设单位应当配建公共环境艺术品,其投资不低于本项目建设工程投资概算的百分之一:

(一)建筑面积大于10000平方米的文化、体育等公共建筑;

(二)航站楼、火车站、客运码头、游客集散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等交通场站;

(三)用地面积大于10000平方米的广场和公园。

投资概算超过20亿元的重要建设项目,其超出部分的配建投资比例不应低于千分之五。

鼓励社会投资的建设项目配建公共环境艺术品。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具体确定需要配建公共环境艺术品的建设项目以及配建投资要求。

第二十二条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核发选址意见书或者提出规划条件时,应当书面告知公共环境艺术品配建投资要求。

第二十三条  建设项目的公共环境艺术品配建方案应当符合城市景观风貌管控要求。对建筑面积大于20000平方米的文化、体育类公共建筑,航站楼、火车站、城市轨道交通一级车站,其公共环境艺术品配建方案,建设单位应当征求城市景观风貌专家委员会和公众意见。

第二十四条  公共环境艺术品可以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直接购买等方式建设。采用邀请招标、直接购买方式的,依据招标投标有关法律法规,由建设单位报经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认定。

第二十五条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应当完成配建公共环境艺术品建设。配建完成后一个月内,建设单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公共环境艺术品配建情况及有关资料。

第二十六条  城市、县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开展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时,应当审核公共环境艺术品的配建投资比例。审计机关开展建设项目审计时,应当对公共环境艺术品的配建投资要求落实情况进行核查。

第二十七条  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文化、城乡规划、建设等有关部门和城市景观风貌专家委员会以及公众代表,对公共环境艺术品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对评估认定艺术水准低下、影响城市景观风貌品质的公共环境艺术品,应当向有关单位提出整改或拆除的意见;对严重影响城市景观风貌品质的国有公共环境艺术品,可以责令拆除。

第二十八条  公共环境艺术品应当设置铭牌,载明创作人、建设单位、建设日期。

公共环境艺术品的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负责公共环境艺术作品的维护,保证艺术品安全、完好、整洁。

第二十九条  鼓励有条件的城市设立城市公共环境艺术交流中心、创作基地,开展多种艺术交流活动,加强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创作人才培育。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城市景观风貌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二条  从事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三款所列活动,不符合城市景观风貌管控要求的,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建筑物、构筑物的所有权人和公房管理单位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对建筑外立面和屋顶进行清理维护,或者城市供电、通信、广播电视等企业未及时清理改造影响城市景观风貌的户外管线、杆线等设施的,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重要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完成公共环境艺术品配建投资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补缴。

第三十五条  建设单位未按照本条例规定报送公共环境艺术品配建情况及有关资料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  未按照本条例规定维护公共环境艺术品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章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自201 年月日起施行。

名词解释

街道界面:由连续性的道路、建筑物、植物、设施、小品等构成的围合成街道空间的垂直面和水平面。

城市设计:通过控制和引导空间要素,提升城市空间的环境质量,创造特色、宜人场所的规划设计方法。是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

城市天际线:从远方第一眼所看到的城市轮廓线。

城市色彩: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系统化的色彩总和。一般分为主色系统和辅色系统。

慢行系统:主要围绕步行、自行车交通方式建设的道路交通系统。

自然山水格局:以自然山体、水体为主要元素共同构成的空间秩序。

历史文化遗存:历史遗留下来具有文化、艺术或科学价值的物体、物件。

滨水地区:城市中与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毗邻的特定空间地段,即城市邻近水体的部分。

山前地区:城市中与自然山体接壤的空间区域。

视线廊道:人在某一位置观看某一特殊景物时,视线所经过的整个空间。

历史文脉:由特定自然条件、经济技术、社会文化发展演变形成的历史文化沿革及痕迹。

城市家具:城市中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户外公共设施,包括信息设施 (指路标志、电话亭、邮箱),卫生设施(垃圾箱、饮水器),道路照明,安全设施,娱乐服务设施(坐具、桌子、游乐器械、售货亭)以及交通设施(巴士站点、车棚)等。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关闭窗口]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办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杭州飞利信至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浙ICP备05000002号
点击进入首页
点击进入首页